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教育、零售、文娱等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直播热潮的出现,让各个赛道拥有了更多的玩法和商机。不过互联网直播犹如一把双刃剑,有些行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玩火自焚的边缘。
近期互联网最大的新闻无疑是斗鱼CEO陈少杰因开设赌场被捕,这也让直播平台再次陷入争议。众所周知,软色情、低俗、赌博已经成为娱乐游戏直播间的另一种标签,似乎只有在这种风气下,直播平台才可以存活下去。
都说文体不分家,其实体育直播平台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是相较于斗鱼、虎牙、陌陌和YY等知名直播APP,体育直播平台还没有进入大众主流视野。原因很简单,即使互联网体育这个万亿大赛道,也拯救不了体育直播APP们的“英年早逝”。
1互联网体育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确定了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目标:5万亿元。
自46号文颁布之后,2015年国务院、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又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在互联网春风的加持下,阿里、腾讯、苏宁等巨头纷纷下场,互联网体育媒体迎来爆发期,体育平台开始了升级之战。
为何巨头们纷纷加码互联网体育,一方面体育行业是个万亿大赛道,三大球、羽毛球、乒乓球、赛车等赛事越来越商业化,一年四季赛事不断商机巨大。
另一方面,彼时的互联网体育媒体正处于从图文转向视频的过渡阶段。大众也开始从电视转战到电脑、手机等互联网流媒体观看体育赛事。这种观念的转变让传统体育媒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体育直播平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腾讯、新浪、直播吧、雷速等广义上的综合性体育直播媒体,另一类是章鱼、企鹅等真正意义上的纯直播互动平台。但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体育直播APP们在迎来短暂的高光后,日子越发艰辛。
2019年曾经风光无限的乐视体育正式宣布破产,从成立到倒闭只用了5年时间;2020年章鱼直播官宣整改,暂时下架便没有了下文;2021年苏宁旗下PP体育因拖欠转播费用陷入停播传闻;2022年腾讯体育因活跃用户量不达预期,六大业务组被裁。
似乎一夜之间体育直播平台还没有看到胜利便偃旗息鼓。三年疫情导致全球赛事几近停摆,或许是这些直播平台出现经营问题的表面原因。但就连阿里、苏宁这些巨头都折戟在互联网体育赛道上,已经说明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加码体育直播赛道,一方面当然是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就是想通过体育直播作为长视频的新突破口。然而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强势崛起,大众已经很难将目光锁定在爱奇艺、优酷等长视频平台。
更糟糕的是,近年来抖音、今日头条开始入局体育赛事直播,无疑又分流了众多消费者,导致体育直播APP们苦不堪言。是体育赛事撑不起这些直播平台吗?
当然不是,看看去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的火爆就应该知道体育赛事的商机是没有上限的。体育直播平台们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涉赌和版权。
2直播间乱象丛生,版权成行业掣肘
今年10月深受广大体育迷喜爱的抓饭直播,在其微博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系统维护的声明后便杳无音讯。网页版和手机端APP至今无法使用。不出意外的话,抓饭直播应该和章鱼、蓝鲸等直播平台一样凉了。虽然其未公布具体原因,但最大的可能就是涉赌。
其实早在前几年,抓饭直播就被媒体爆出直播间涉赌等问题。网络赌博已经成为体育直播互动平台难以拔除的毒瘤。这也是为什么像爱奇艺、优酷等互联网视频平台没有涉猎互动类体育直播的原因:管理困难,风险太大。
例如十个直播间里,可能多一半的主播都在隐晦提示或者打擦边球。扫码加微信等暗语已成司空见惯。并且主播和网友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直播间环境乌烟瘴气。虽然直播间的形式,相较于央视体育等传统综合性直播平台增加了更多的交互性,但在内容上缺乏把控。
从本质上来讲,自古以来竞技体育就与“赌”挂钩,赛事赌博在海外更是合法化。不过在国内赌博就是行业禁忌。体育直播互动APP没有出圈,或许就是不想发展壮大,避免遭到国内监管平台关注,好游走在灰色利益链条里。
所以目前以直播间形式存在的直播APP其实有很多,但最终的命运不是换马甲就是下架整改,并没有像游戏直播赛道出现斗鱼和虎牙这样的行业寡头。
体育直播间APP隐身度日,而腾讯、咪咕等综合性体育直播平台也不见得一帆风顺,因为有资本加持的他们正在为版权撕得不可开交。
2014年刚刚成立的乐视体育就高调签下了英超、NBA、CBA、中超等多项顶级赛事版权,其中仅支付英超三年版权费就高达4亿美元;2015年体奥动力以5年80亿的天价拿下中超版权,震惊整个体育圈。
在随后的几年里,PP体育、优酷、咪咕、腾讯、新英纷纷砸钱拿下各大赛事版权。去年抖音和央视达成合作,以16亿元拿下世界杯和亚运会新媒体转播权,其中世界杯的版权费就花了10亿元。
各大体育直播平台之间的版权战争越演越烈,其中的目的也不言而喻。版权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金钱。手中拥有的版权越多,业绩注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版权大战却直接将体育直播赛道卷进了病态式的恶性循环。结果是体育直播APP们在集体背刺之下艰难求生。看看近年来腾讯体育、PP体育的业绩就可窥见一斑。巨额的版权费用直接拖累了平台们前进的步伐。
3流量变现成终极难题
近年来各大体育直播平台都不约而同放缓了对IP的争夺,冷静下来思考体育直播的终极难题:流量变现。从盈利模式上讲,体育直播平台和其他视频平台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变现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广告、会员和生态,归结起来还是以流量吸引用户,带动业绩增长。
早期以乐视体育、腾讯体育为代表的综合性平台,走的是西方式经营策略,通过购买赛事版权,开发IP吸引广告资源和用户数量。但是国内体育产业的成熟度要远低于海外市场,照搬模式是国内体育直播平台犯的首要错误。
同时各大平台购买的赛事版权是有期限的。这就导致缺乏足够的用户忠诚度。例如前一年还在腾讯体育看英超,但下一年版权可能就被爱奇艺拿下。说得直白些,体育直播平台的会员用户是流动的。
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体育直播间平台。和游戏、娱乐直播平台类似,体育直播间也是依靠头部主播引流,粉丝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大主播在平台之间跳槽是常有之事,很难形成固定的粉丝生态。
相对于游戏、娱乐直播平台,体育直播的生态圈为什么很难建立呢?除去平台自身运营的问题之外,最大的差别就是受众人群。游戏直播面对的是年轻消费者,并且女性比例在逐年增加;娱乐直播面向的人群则更加广泛。
而体育直播主要的受众人群为20岁-40岁的男性,也就是所谓的“直男”。众所周知直男的钱不好赚,一方面直男们除了在游戏、女主播身上舍得花钱外,平时消费非常理性,不容易冲动消费。
即使在喜欢的体育赛事上,也是能省则省,这个平台不能看就换另一个平台,你想让他充会员,可能还会思虑良久。另一方面直男不爱“饭圈”文化,大家可以在直播间吹吹牛,但是不会对主播形成盲目崇拜。所以体育直播变现能力是难于游戏娱乐等赛道。
但是困难再大,体育直播平台们也在不断创新玩法。比如专注足球直播的懂球帝开始入局线下赛事,并且尝试体育电商;背靠腾讯的企鹅体育,利用版权优势拓展直播内容,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但不置可否的是,国内体育直播平台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4结语
前阿里体育CEO张大钟增说过:“体育产业是风口,但我从来不认为体育媒体是风口。”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互联网体育的心酸,即使放在有直播加持的互联网体育新时代也同样适用。
现如今体育直播赛道的版权热潮逐渐消退,回归理性的体育直播平台们应该是时候好好转换下经营理念。
怎样将IP内容运营最大化,实现高效赋能;如何利用直播拓宽用户群体,提升用户粘性;以什么方式将线上直播和线下体育产业连接起来,才是体育直播APP应该思考的事情。
完
同步更新以下平台
雪球 丨 36氪 丨 人民号 丨 新浪看点
云掌财经 丨 企鹅号 丨财富号 丨中金在线
网易号丨 脉脉 丨 澎湃 丨 天极网丨 潮起网
学习强国 丨新浪微博 丨 二牛网 丨钛媒体
富途牛牛 丨 老虎证券丨通信人家园
百家号 丨 今日头条 丨 搜狐号 丨 顶端新闻
盈宝证券 丨腾讯博客 丨 创事记 丨 虎嗅网
蚂蚁财富丨 一点资讯 丨 哔哩哔哩 丨 知乎